【科普】西爪龙:背井离乡的末裔飞盗 天天信息
来源:哔哩哔哩 2023-02-13 19:02:24

如果说热河生物群最具特色的恐龙类群是什么,那么一定会有不少伙计报出小盗龙的名字。的确,这种长着四个翅膀的小型肉食恐龙凭借着精巧的外形和独立演化出的飞行能力成功收获了不少爱好者们的喜爱。除此之外,同属于小盗龙类的中国鸟龙,长羽盗龙也都能算是古生物圈里人气较高的物种。

虽然小盗龙类有着剑指苍穹的一腔热血。但是在捷足先登的翼龙和鸟类家族面前,它们开拓天空的征途还是有些力不从心--自热河生物群之后,小盗龙家族就在地层中销声匿迹了。直到4000多万年后,在大洋的另一端才重新找到了它们的足迹。

伊氏 西爪龙


【资料图】

Hesperonychus elizabethae

分类

兽脚亚目 驰龙科 小盗龙亚科

体长

90厘米

体重

约2kg

分布

加拿大艾伯塔省

时代

晚白垩世

西爪龙的名字含义为“西部的爪”,因为它化石的发现地位于艾伯塔省西南部,种名“伊氏”则是为了致敬加拿大的皇家蒂勒尔博物馆海洋动物的馆长伊丽莎白·尼科尔斯--就是这位发现了西爪龙的正模标本。西爪龙的正模标本(编号:UALVP 48778)发现于1982年,是一件骨盆,包括了肠骨和耻骨。也许是因为化石太过破碎,它被发现后的二十年间都被搁在后台吃灰,没有得到研究和命名。一直到2009年,才有科学家重新研究了这件老标本,认为它属于一个新物种,这才命名了今天我们知道的西爪龙。

西爪龙的体长只有90厘米,体重也只有2公斤。西爪龙的耻骨也已经愈合,这也表明它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因此西爪龙光荣的成为是当地发现的体型最小的恐龙之一。它的生存年代是7500万年前的坎帕期。目前除了正模的骨盆,算上一些零碎的标本西爪龙已经发现的个体可能超过了10个,表明它们在恐龙公园有着不错的种群。西爪龙的发现也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大众眼中晚白垩世没有小型恐龙的刻板印象。

随着研究的进行,更加令人震惊的真相浮出了水面。科学家发现西爪龙身上的特征和北美洲当地的其它驰龙科(比如说蜥鸟盗龙和驰龙)都不太一样,它们的髋臼向背外侧打开,这个特征是亚洲的小盗龙才拥有的!如此看来,和西爪龙关系最近的居然是和它隔着大洋的四翼精灵小盗龙!这也让西爪龙成为了小盗龙亚科的成员,这是该类群在亚洲之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被发现--其实按照发现时间,西爪龙才是小盗龙亚科中最早出道的。但是因为它的化石研究命名的比较晚,所以只能跟着发现晚但是研究命名更早的小盗龙姓了。

虽然是这个家族里被最早发现的一位,但是西爪龙却是这个家族里辈分最小的。前面提到过,西爪龙生活在7500万年前,比之前认为的最晚小盗龙亚科--生活在九佛堂组的三种小盗龙足足晚了4000多万年。西爪龙的发现,使小盗龙亚科的地理分布和生存年代都被大大的延展,也深刻的表明了在早白垩世到晚白垩世的进程中,亚洲和北美存在着不少物种交流,西爪龙的出现也许就是亚洲和北美物种交流的结果。

要说小盗龙类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特点,就是它们引以为傲的飞行能力,“科长”小盗龙的翼载荷和升力与体重之比都超过了飞行所需要的最低标准,这使得小盗龙成为了继鸟类之后第二类演化出动力飞行能力的恐龙类群。除了小盗龙外,该科的舞龙,长羽盗龙都是非常出色的滑翔者,那么作为家族末裔的西爪龙到底有没有飞行能力呢--通过对比西爪龙和各种小盗龙类的骨骼,科学家认为西爪龙的结构在小盗龙亚科中最接近中国鸟龙。中国鸟龙的前肢翼面较小且缺乏不对称飞羽,证明它主要是一种地栖动物,最多在林间做一些短距离的滑翔。西爪龙的生活方式也许就接近这位前辈,它们平时穿行在森林的地面上,靠着敏捷的身形搜寻诸如始负鼠这样的原始哺乳动物打牙祭。

西爪龙生活在距今7500万年前的老人组,这里生活着很多非常著名的古生物,而西爪龙就是这片土地上最小的非鸟恐龙,因为娇小的身形,它们不仅整日生活在惧龙这样顶级掠食者的阴影中。就连蜥鸟盗龙,驰龙这样的小型掠食者在它们眼中也是巨兽一样的存在,为了生存,西爪龙只能奔走于密林灌从之中,用自己的机灵和敏捷搜寻着更小的生物以求裹腹。

7500万年前的清晨,一只从睡眠中醒来的醒来的西爪龙抬头望望初生的朝阳,空中掠过的鸟群和翼龙同壮丽的朝霞一起映在它清亮的眼眸中。一同掠过的似乎也有那些大洋彼岸剑指长空的先祖,那些先辈的幻影振翅高飞,挣脱大地的束缚,鸣于邓林。扶摇而上,直达那飘渺的苍穹,此情此景,何其壮哉。

但是我们的西爪龙早就不记得那些了,对他来说,那些先祖的辉煌不过是早该被扫进垃圾堆的尘埃,现在自己的生活已经足够滋润,既然如此,又何必继承先祖的遗志呢?

何其悲哀,何其痛哉。铭记历史,砥砺前行。方得始终……

资料来源:

维基百科

百度恐龙吧

论文:

A microraptorine (Dinosauria–Dromaeosauridae)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North America Nicholas R. Longricha,1 and Philip J. Currieb

Potential for Powered Flight Neared by Most Close Avialan Relatives, but Few Crossed Its Thresholds

感谢

飞天风神翼龙

呆壳河马

阿獠娜

小小清心普善

为本文提供资料和支持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